“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基频现大额赎回 后市如
2025-07-26 16:20
央广网北京7月24日消息(记者 冯方)7月以来,A股市场延续涨势,沪指在23日盘中冲击3600点回落后,24日再度上攻并成功收于3600点上方。权益市场表现亮眼背景下,“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显现,部分资金从债市悄悄“搬家”,7月以来已有超30只债基出现大额赎回并决定调整基金份额净值精度。
7月24日,兴银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兴银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C于7月23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经公司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自2025年7月23日起提高该基金C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八位,小数点后第九位四舍五入。该基金C类份额将自大额赎回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再产生重大影响时,恢复基金合同约定的净值精度,届时不再另行公告。
央广财经记者注意到,同日发布公告提及上述情况的,还有圆信永丰兴利E、金鹰中债0-3年政金债指数C、金鹰添福纯债C、泰信汇盈A/C等多只债基产品,上述产品也均于近两日发生大额赎回。Wind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出现大额赎回并决定提高份额净值精度的债基产品已超过30只。
“从近期银行渠道观察到的情况是,最近主要是短债类产品在赎回。债市经历此前一段时间的平稳后,近期有所回撤,部分投资者可能就会赎回纯债产品,转而去买权益类或‘固收+’产品。”一位市场人士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低利率环境下,债市上涨空间有限,并且市场已经对后续的降息预期充分定价,同时近期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有所提升,股票相对于债券的“性价比”更高,市场有动力配置更多风险资产,向波动要收益。
在公告中,上述30余只债基产品均提到,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将提高相关基金份额净值精度。绝大多数产品将精度提升至小数点后八位,少数产品提升至小数点后六位。
对此,上述市场人士解释称,债基大额赎回的核心矛盾在于赎回费归属和净值波动。当巨额资金突然撤出时,会产生几个问题:一是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会导致净值异常波动,二是赎回产生的交易成本可能摊薄剩余持有人利益,三是大额卖券可能冲击债券价格。
“提高份额净值精度的关键作用在于精确计算赎回费的影响,常规情况下净值只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赎回费因素的影响,提升到后八位,就能更精细地分配这笔费用,避免四舍五入误差损害剩余持有人利益。”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股债跷跷板”现象明显。近一周以来,中证全债指数连续走低,信用债市场波动有所加剧,利率债市场国债期货各品种持续回调。股市方面,A股自4月8日以来震荡上扬,7月份表现更显强势,沪指站稳3500点关键心里点位后连涨多日,在7月24日成功收复3600点。
对于当前债市表现及后市展望,华泰固收研报指出,近两日,债市在前期震荡格局中呈现偏弱态势,与股市、商品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债市调整预期升温,核心源于三方面逻辑的变化:其一,近期风险资产表现强势,“股债跷跷板”效应尤为显著;其二,基本面预期出现边际修正;其三,债市目前拥挤度较高。展望后市,债市调整方向相对明确、波动可能放大,但利率上行的空间还不必过度悲观。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近期债市调整与“反内卷”、水利工程、“股债跷跷板”等因素集中反映有关,但通胀回升并非一蹴而就,水利投资也属长周期项目,短期内资金面的利好仍是债市的有力支撑,利率“近忧”难免,但长期来看“远虑”言之尚早,超调后反而可能存在博弈的机会。
对于股市后市展望,永赢基金权益研究部总经理、惠添益基金经理王乾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4月中旬至今,国内政策积极发力,叠加贸易冲突阶段性缓和,市场逐级向上。从结构上看,板块间表现明显分化,其中有色金属、非银金融和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而煤炭、食品饮料、房地产等板块阶段性落后。另外,上半年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人形机器人、创新药、AI算力等局部热度较高。展望下半年,对整体市场保持谨慎乐观,重点关注“反内卷”政策效应、内需复苏、新质生产力等投资线索与方向。